本校為提升學生對自然災害的理解與應變能力,向科博館借「水保防災行動教具」,配合五年級自然科學課程,以「臺灣的坡地危機」為主題的教學活動。結合AR科技與互動操作,讓學生透過實際觀察與操作,加深對山坡地災害成因的理解。課堂中,教師先以自然課程第二單元「大地如何變動」與「大地變動有什麼影響」為基礎,介紹台灣山坡地的地形特性與生態環境。接著,將教材放在講台桌面,以平板拍攝投影到電子白板,讓全班學生同步觀察。透過老師的引導,學生找出可能發生山坡滑落的地點,並分析其可能成因,如
豪雨、過度開發等,再模擬山災發生後的情境。學生也透過手電筒模擬搜尋災點的過程,增添互動性與真實感。 此外,學生利用iPad照射教具上的AR點,即可觀賞模擬災害影片,進一步認識山坡地災後的景象與應變方式。老師同步將

畫面投影至電子白板,讓全班一同觀看與討論,學生並於課堂上發表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災害情境,分享心得與感想。 活動過後,許多學生課餘時間仍主動操作教具觀看影片,顯示出高度學習興趣與參與意願。結合科技與實作的教學方式,能有效提升學生對防災議題的敏感度與判斷力,達到做中學的教學目標。自然教師感謝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提供生動有趣的教具,讓學生從互動中學習,從模擬中建立對大自然的尊重與危機意識,未來也期望持續推動類似教學,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