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4日下午,新竹市英資中心舉辦一場極具意義的教師研習課程,邀請各校外籍英語教師參與 CPR(心肺復甦術)與 AED(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)的急救訓練。
這場研習突破以往以課堂教學為主的主題,改以「當緊急狀況發生時,老師如何成為孩子生命的守門人」為核心。
隨著雙語教育在臺灣逐步推展,越來越多外師走進校園,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。他們是語言知識的傳遞者,更是教室裡的重要引導者。
當意外發生時,外師能否即時因應、成為協助孩子的第一線,正是本次研習的重要目標。
本次課程由專業的新竹市消防大隊與急救人員擔任講師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急救的三大關鍵步驟:叫-叫-C-A-B:
這是急救訓練中的關鍵步驟,完整說明如下:
叫-叫-CAB 代表急救的基本流程:
- 第一個「叫」:呼喊病患,確認意識狀態 - 第二個「叫」:請他人協助叫救護車 - 接著執行 CAB: - C(Compression):進行胸部按壓,維持血液循環 - A(Airway):確保呼吸道暢通 - B(Breathing):進行人工呼吸
講師強調,在救護人員抵達前,CPR 應持續至少4分鐘以上,這段時間對搶救生命至關重要。
施救患者等待救護人員之期間,唯一可暫停CPR的時機,是當AED在進行心律分析與判斷是否需要電擊時的5-10秒。
在課程中,外師們展現高度熱忱,積極提問、認真練習並互相協助。許多老師表示,雖然平時專注於語言教學,但首次學習到「如何處理學生緊急狀況」,讓他們更深刻體認到責任的重大,也建立起更多信心。
來自科園的 Eloisa 老師說:
"You know, as a teacher, I want to help kids speak English and be there for them when they need it. After today's training, I realized that a classroom isn't just a place where we learn - it's a space we need to protect too. I'm really grateful that Taiwan gave me this chance to learn how to save lives."
轉譯:「身為教師,我希望自己能幫助孩子開口說英語,在需要時也能伸出援手。今天的訓練讓我感受到,教室不只是學習的場域,也是需要被守護的空間。謝謝臺灣給我這個機會學會如何拯救生命。」
研習結束後,外師們需通過考核並取得 CPR / AED 認證證書。這是對其專業技能的肯定,也象徵他們正式成為學校安全文化的重要一環。
隨著雙語教學的深化,我們對外籍教師的角色期待更趨多元。他們不僅在課堂中傳遞語言與文化,更在實際行動中成為「可靠的守護者」,協助打造更安全、更有溫度的校園環境。
再次感謝新竹市政府英資中心的規劃、用心安排,讓外師在教學之外,獲得寶貴的急救知識與能力。
每位老師都不只是教育者,更是守護者:我們深信,這樣的雙語教育才是真正的全人教育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