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18日發佈 課程與教學

新竹市 東門國小 秦心報導

增能工作坊~語文素養評量實作
檔名:20187182044408311.jpg 檔名:20187182044408312.jpg

陳明蕾教授從歐盟調查所需的十大工作能力中引導,提到小學階段的學生,在20年進入職場以後,更需要的是哪些能力?也許是解決複雜問題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、創造力⋯⋯等等,但在20年前的學生以及老師可能不會預見,因此,我們在判斷評量時,可以先思考學生在20年後,會需要這項能力嗎?藉此判斷哪些評量是不需要的。
接著,我們從國教院的學力檢定中,了解學力檢測的命題是以閱讀為核心,閱讀能力的展現受到「字詞」和「理解」這兩個次向度的影響(簡明閱讀理論),因此,在出題時,我們也需考慮,學生答錯題目時,老師是否能分辨出「是因為字詞能力不夠好?」「還是理解能力不夠好?」
再來,我們從閱讀發展階段論了解到小四到國二學習階段中,主要是透過閱讀學習新智能(讀一般知識、各類文本)評量項目:形音對應、字詞理解、語句理解、文意理解、推論理解、評論理解
下午,老師們根據幾個命題的方向實作,試著命「字音字形」的問題,如何能在出題時,考出學生自動化的形音對應能力,並分享命題過程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怎麼解決或嘗試解決的方法。
最後,我們更深一層的學習「篇章理解」的命題,圍繞著「少一點、清楚一點、高標一點」的概念,怎樣的文章長度,學生閱讀是沒有負擔的?也發現學生所能負擔的比我們認為的更有潛力。
透過這次的閱讀素養評量工作坊,敲響老師們許多慣有教學模式、出題試卷的思考鐘,於是,老師們開始思考,而我們的改變開始萌芽,老師們的專業開始成長,轉動「共好」的齒輪!

檔名:20187182044408463.jpg
檔名:20187182044408464.jpg

東門國小校園新聞 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