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感恩的季節裡,不禁想起那句非洲諺語:「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」—教育一個孩子,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。這句話在臺灣的公立教育體系中,展現出最真實的樣貌。
每天清晨,當第一道陽光灑進教室時,總能看見所有教師、志工媽媽已在校園裡忙碌著。這樣的畫面,正是教育最溫暖的縮影—不只關心自己的孩子,更照顧到每一個在這裡成長的幼苗。
圖書館是另一個充滿溫度的角落。館藏裡那些精心挑選的英文繪本和故事書,不只是冰冷的紙張,而是承載著無數志工和教師的用心。特別是當我看到這些書籍透過班級圖書的形式流轉於各個教室時,彷彿看見知識的種子,在每個角落生根發芽。
而在課後時光,學校宛如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社區。棒球隊的吶喊聲、羽球隊的揮拍聲、合唱團的歌聲此起彼落。這些活動背後,是家長會和眾多家長團體默默的付出。他們編織了一張無形的支持網絡,跨越了社會階層的藩籬,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。
最令人動容的,或許是那些平凡卻深刻的日常片段。放學後,有些孩子在附近的超商裡寫作業,有些在巷口麵店等待父母下班,還有些在鄰居家中享受暫時的庇護。這些場景,串連成一幅現代版的「守望相助」圖景。就像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,在阿嬤、阿姨、姑姑的照顧下長大一樣,社區仍然在扮演著延伸家庭的角色。
公立教育的推展,體現生命共同體的精神。從開學至今,我看著家長們對英語教育的支持與信任,看著孩子們在課堂上的點點進步,深深體會:每一個孩子的成長,都是眾多善意累積的結果。即便有些孩子學習的步伐較慢,但在這個充滿愛與包容的環境中,他們依然能堅定地往前邁進。
在講求效率與競爭的時代,臺灣的公立教育依然堅持著最珍貴的價值:共好。像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,每個成員都在付出,也都在收穫。這不僅是教育的共生,更是人性之美的展現。
或許,我們的孩子在國際評比中不是跑得最快,但他們擁有著最堅實的後盾—一個願意為他們付出的「部落」。在這裡,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,更是愛與關懷的流動。這也是臺灣教育最動人的風景,也是值得我們在這個感恩季節裡細細品味的祝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