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16日發佈 共譜教與學的樂章

新竹市 東門國小 秦心報導

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工作坊
檔名:2019716212451391.jpg 檔名:2019716212451392.jpg

  明蕾教授一開始以兩個概念先帶領學員:
一、定向:具備「提問」與「回饋」的專業知能,以引導學生「高階思考」
二、掌握「素養導向」的語文教學原則
接著,引導學員提問,關於「問題」,我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?
例如:問題不夠深入?直接提取的題目可以問嗎?
其實,直接提取的題目可以問,老師要關注佈題的順序,按部就班的提問,幫學生形成完整一個概念。

  接著,明蕾教授以「會思考的孩子」跟「不會思考的孩子」這兩個部分,請學員們寫下,針對這兩種孩子,在遇到「溪谷間的野鳥」這一課時,會有什麼不同的分別呢?像是「學生比較能處理字面意思,比較不能處理摘要、找主旨等問題。」
  透過這樣的思考,接觸文本,我們接著進入「文本分析實作」,明蕾教授希望透過下面三點來思考完成內容分析:
1.文本中,作者描述哪些內容?
2.作者如何使用「文字」來表達這些內容?
3.作者最主要的「論說對象」可能是誰?
  在「內容分析」的過程中,老師們在備課時,能夠「慢下來」讀,而不是快速的去摘要重點,慢下來去讀作者如何使用文字去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?
以高年級課文「溪谷間的野鳥」此課來實作,我們慢下來讀作者描述河烏的捕食方式(沿著、順流而下、浮游、潛入、飛回、來來回回),這些文字可以形成概念(河烏的捕食方式),再者,作者不是以「河烏運用平移的方式,來回捕食」這樣的說明文字,而是把河烏的動作細緻的描述出來,如何把河烏的動作描述出來?那些「沿著、順流而下、浮游、潛入、飛回、來來回回」等文字都來自於作者的「觀察」,因此也可以回扣到「觀察與探索」這整個大單元!
  所以在閱讀時,我們可以慢慢來,一步一步去了解這些文字是如何前後連貫,形成閱讀表徵的。
  明蕾教授帶領我們透過先分析文本,把文本資料整理之後,再進行提問,我們可以把「提問」更準確的幫忙學生形成完整的概念。

檔名:2019716212451553.jpg
檔名:2019716212451554.jpg

東門國小校園新聞 回上一頁